close
 
中國國家話劇院 香港進念二十面體
原著/張愛玲 藝術總監/趙有亮 榮念曾
聯合編導、劇本改編/胡恩威 林奕華
創作顧問 聲音及錄像演出/張艾嘉
演員/劉若英(顧曼禎)  廖凡(沈世鈞)   丁乃箏(顧曼璐)  韓青(許淑惠)  陳立華(祝鴻才) 
            海清(石翠芝)   
  果靜林(張豫瑾)  徐蕾(沈太太)   李蘊杰(顧太太)  王楠(沈嘯桐)   

中國人愛說,「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那個「願」字,會不會是某種恐懼的折射,
因為我們心裡一直都在害怕,愈是多情,愈是終於不能在一起?
《半生緣》開頭幾章是中國現代小說中把「戀愛」寫得最像春天的典範,
及後筆鋒一轉,
相愛的男女主角忽然從人生的巔峰掉入谷底,原因是什麼呢?
真是命運弄人,還是他和她的愛情其實並未如預期中經得起考驗?
胡恩威、林奕華聯合編導的《半生緣》,
提供「中國人的愛情命運到底由什麼決定?」的提問。
劉若英、廖凡分飾顧曼楨和沈世鈞。張艾嘉是張愛玲。
丁乃箏、陳立華分飾顧曼璐和祝鴻才。
劇中劉若英還以動人歌聲唱出三首以季節命名的歌曲,
引領觀眾進入女主角不同階段的內心世界。

她和他一定沒有想過  在那寒冷的早上  二人因意見不合拌了嘴
他賭氣一走了之 她只能呆坐著看她遠去的背影 
之後 他們再次見面 竟然是在天地悠悠的十一年後.....
 


6/10 晚間七點半 國家戲劇院   買的是900塊的位置  結果是在2F第四排最中間呢
衝著最愛的劉若英 加上劇本是沒接觸過的張愛玲  會讓我升起一股想看的念頭
這齣戲沒有中場 就從開始演到十一點........
戲劇的初段 每個演員是坐在一條長桌後 對著觀眾演戲的...
有點像是讀書的感覺  雖然肢體動作很少 
但是這樣的安排 反而會讓人注意到演員的聲音表情
不得不稱讚大陸的幾位演員們  儘管他們的聲音表演是內歛的  
但是卻可以讓人感受到字句中的拉扯 無奈  開心...
相較之下 丁乃箏與陳立華這兩位台灣劇場演員的表現就顯得外放  
就是我們平常熟悉的那種較誇張的模式 
這其中沒有好與不好 
只是可以看出兩個系統不太一樣的呈現手法 當然 這跟角色的設定多少有些關聯
 
在沒有更動書中任何一句台詞  只有刪沒有改的堅持之下  
透過演員的聲音 張愛玲的作品更活靈活現在劇場生動了起來
像是由死去的「沈嘯桐」老爺現身連接整段劇情發展  
或是由「許淑惠」自己說明在婚宴上的酩酊大醉細節
使得這齣戲在形式上不單單淪為照本宣科的讀劇
再者 由整面書櫃跟桌椅構成的舞台佈景   
藉由精準的燈光使觀眾專注在演員的聲音及一舉一動
省去場景的變換 只靠演員走位及椅子的變換來說明人物關係
像是沈父看到曼楨時想起曼璐時  真的曼璐在沈父身邊迴旋
都是讓書中內容具體起來的安排
 
而沒有現身只以聲音引領整齣劇進行的張艾嘉  真的是讚阿  
可以聽出一些很細微的心情轉折變化
劉若英的角色其實對她而言或是本來就喜歡她的人而言 應該是都很熟悉的
她的表演也就那麼不縕不火  在平淡中去表現她的張力  
不過或許就是少了那麼一點點更加感動人的聲音表情或者是動作吧
(不過 我還是很愛 哈)
 
其中的情節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曼璐用大笑的方式還演她嫉妒 不平 悲傷
及許淑惠笑著訴說他在婚禮上酩頂大醉的橋段
不過 讓我哭的最慘的是曼禎命運改變的那一天...還有再也回不去的時候.....
 哪種對逝去的無奈 每個人 每種情節 每個命運一環扣著一環沒得鬆脫的感覺
真的很讓人感到遺憾與心傷ㄟ....
 
不過..在節目單裡 林亦華導演寫出他對於這齣戲的想法     
他認為 「半生緣」的禍根是埋在世鈞不夠坦白的性格裡
他認為小說裡的一段話:「他從前跟她說過,在學校讀書的時候,
星期六這一天特別高興,因為期待著星期日的到來,
他不知道他和她最快樂的一段光陰將在期望中渡過,而他們的星期日永遠沒有天明」
點出了人們的愚昧 因為我們總以為可以掌握生命中的許多事情  
卻不知道對於任何事情的觀照與判斷 往往取決於一個人的性格
而對於自己性格的認識和掌握 偏又是許多人所刻意逃避的
他覺得 這是這部戲所要表達的重點之一
 
所以  即使碰到的是我自己無法掌控的東西...我也要學習勇敢地去面對與解決.....
 
總之 這是我繼"結婚辦桌辦桌"  "北極之光"後 覺得很棒很棒的一齣舞台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